返回列表 发帖

关于”毛主席对新仓经验批示”

本帖最后由 sunny 于 2011-1-31 13:59 编辑

关于”毛主席对新仓经验批示”
------有关报道提到新当湖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在丰富“新仓经验”内涵的基础上建立的。



200910120949564881.jpg
2011-1-31 13:53

图为当年的新仓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在学习毛主席批示


200910120955045999.jpg
2011-1-31 13:53

图为新仓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当年下乡送货所用的工具

 

 1954年的冬天,一个名叫张德喜的年轻人带领着另外两名同事来到了新仓古镇,他们都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机关干部,来新仓是为了开展“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试点工作。半个世纪后,已届耄耋之年的张德喜遥想当年感慨万千,当时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到来竟然会让新仓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小镇闻名大江南北,使新仓供销合作社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张老记忆的河流,重新追寻主席那段批示的前因后果。

  当年,张德喜他们为什么要到农村开展订立结合合同工作,又为什么要选新仓作为试点,他的试点工作为什么会引起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并写下重要批示?

  时至今日,张德喜对事情的经过依然记忆犹新,他说这是他一生都为之骄傲与自豪的事情。

  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党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1954年下半年,浙江省的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进一步发展,有的地区已出现初级农业合作社的村或乡。广大农民由原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变为几户或者几十户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

  1954年10月,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根据农村互助合作化发展的新情况,为使自身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决定组织一个工作组到平湖县(平湖1991年撤县改市)进行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试点工作。张德喜时任浙江供销合作社供应处科长,年轻人精力充沛又熟悉业务,被领导点将带领工作组一行3人前往平湖县开展试点工作。

  平湖县虽然不大,但3个人组成的工作组要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试点,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来考虑都非常不现实。于是,张德喜带领的工作组来到平湖后,平湖县供销合作社领导给他们圈了个地儿,这就是新仓区供销合作社(当时下辖新仓、全塘2社和虎哨桥社的秀水站)所在的新仓乡(1984年新仓乡改镇,单独建制)。之所以把试点范围圈定在新仓乡,考虑到两个原因:一是新仓乡初级生产合作社发展较快,全乡已基本初级合作社化;二是新仓供销合作社在1953年已同该乡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了结合合同,开展试点工作有基础。

  张德喜回忆说,当时整个试点工作,由工作组帮助新仓乡供销合作社具体进行,平湖县供销合作社和新仓区供销合作社也曾派同志前去帮助工作。试点工作从1954年11月到1955年初,大约花了两个月左右时间。

  11月份,张德喜一行3人进驻新仓乡时,当地下了场大雪,天气出奇地冷,新仓乡供销合作社条件又非常有限,张德喜他们蹲点时棉被需要自带,睡觉的床是用稻草打成的地铺,这种艰苦的环境贯穿他们整个试点工作的始终。虽然南方少见的大雪天气使张德喜他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更加艰苦,但他们却连连叫好。原来,冬季对农民来说是农闲季节,那场大雪带来的寒冷把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和农民都堵在了家里,这正是开展试点工作的好时机。

  在新仓乡政府出面召开全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长年互助组组长大会进行动员和布置后,工作组3人和新仓乡供销合作社职工冒着风雪严寒深入各村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定来年的农业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逐个同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结合合同。

  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的合同为什么被称为“结合合同”,这样的合同对当时的农民,乃至国家有着怎样的意义? 

  张德喜说,之所以称为“结合合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把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活动同农业生产、农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签订合同的内容,既有生产资料供应,又有农副产品收购,把供应和收购结合起来。

  在张德喜的记忆里,签订结合合同过程中有两项工作量比较大:

  一项工作是宣传教育,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和农民提高对结合合同的认识。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物资紧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大量的肥料、饲料满足生产,而这些商品平时又供不应求,很难买到,因此,在签订结合合同时就要求供销合作社供应大量此类物资,可以说是越多越好,把签订结合合同误解为购买紧缺商品。而当供销合作社要求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合同中写入交付农副产品的数量时,农民却要求合同上的数量越少越好。诸如此类问题早在工作组来之前,新仓乡供销合作社在签订结合合同过程中就普遍存在但又难以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工作组通过找典型,进行对比算账和算支援工业化好处的账等办法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一来,供销合作社既能自顾,又能与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利,对双方都有好处。

  另外一项工作是制订“一年早知道”的农业生产计划。工作组和新仓供销合作社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要想掌握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购买哪些生产资料,又要交售哪些品种、多少数量的农副产品,必须对农业生产合作社下一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事先有一个了解,这样,结合合同中需要签订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数量和农副产品收购的品种、数量都比较准确,避免了合同的盲目性。

  试点工作如此进行了两个月左右才基本结束,事后,张德喜执笔对此次试点工作写了一份题为《平湖县新仓乡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的总结材料,分送给浙江省供销合作社领导和有关领导部门。这份总结材料中对新仓乡供销合作社与农村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意义作了清晰的说明:一是通过合同指导生产,把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二是通过结合合同,供销合作社供应农民生产资料,农民将国家需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卖给国家,使工农业产品通过供销合作社这个纽带,直接交流;三是可以比较及时地和有保障地供应农民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并且推销农业和副业产品;四是由于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建立了固定的经济联系,因而密切了供销合作社和群众的关系。

  一篇工作总结何以引起毛泽东主席的注意,后人引以为豪的那段批示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又带给新仓供销合作社怎样的影响?

  1955年3月,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刊登了这篇试点工作经验材料,向全省作了介绍。这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

  1956年1月,为了指导各地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速度,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下半年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书中选用了176个典型材料,为人们提供了具体的办社模式,这176个典型材料中就包括张德喜执笔的那份经验总结。张德喜怎么也没想到,工作组的那份总结材料会被毛主席亲自修改并写了按语。我们从中央党史资料档案馆提供的原稿手迹复印件上看到,毛主席将此文标题修改为《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应当订立结合合同》,在题后加了个“本书编者按”——

  “本书谈这个问题的只有这一篇,值得普遍推荐,文章写得不坏。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当普遍推行。”

  时任新仓乡供销合作社农技站经理的王菊生如今已是88岁高龄,他回忆说,试点工作组离开新仓后,结合合同的执行并没有中断,由于工作组参与工作期间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做的比较到位,再加上结合合同之前产生的一些问题都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合同执行情况进展非常好。在得知新仓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被毛泽东主席重视并亲自批示后,新仓乡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受到莫大的鼓舞,干劲儿更足了,工作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得;而农民知道此事后,对供销合作社变得更加信任和支持,农业支援工业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了。

  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批示在今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激励新仓供销合作社勇于创新、发展壮大。自50年代创下“成立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两个“第一”后,60年代、70年代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的先进单位,90年代以来又在平湖市创下了“组建庄稼医院”、“与镇农科站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多个“第一”。

  

返回列表